6月2日上午,我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开展7003全讯白菜网第一百四十二期湖思读书会活动。本期的分享者是王秋梅同学,她分享的是艾四林和柯萌的论文:“政治国家”为何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关于《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与鲍威尔思想分歧再探讨。
首先,王秋梅同学对论文的第一作者艾四林进行了简单介绍。艾四林,哲学博士、教授。清华大学7003全讯白菜网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研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导读》《哈贝马斯》《民主正义与全球化》等著作。
其次,王秋梅同学就该论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论犹太人问题》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内学界往往把人的解放理论对政治解放理论的取代,理解为马克思超越鲍威尔的观念论哲学,进而理解为通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标志。这类解读实际上是忽略了鲍威尔和马克思同样希求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
紧接着王秋梅同学着重介绍了论文中关于在《论犹太人问题》文本中马克思与鲍威尔的思想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作者认为鲍威尔混淆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在鲍威尔看来,宗教精神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巨大阻碍。犹太教使得犹太人受到狭隘的利己主义和感性需要的束缚; 而基督教使宗教伪善和非人性发展到了顶点。因此,鲍威尔把宗教批判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马克思认为,鲍威尔的解决方案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解放。他指出,鲍威尔虽然将犹太人问题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但在思考其解决进路时,却又重新使这一问题陷入了特殊性。
第二,作者认为鲍威尔和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具有两种不同态度。鲍威尔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自我意识哲学。与此同时,他认为废除了神权政治的现代国家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体。尽管鲍威尔试图批判和改造黑格尔哲学,但仍旧没有走出理性主义国家哲学的思维框架。马克思颠覆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观点,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而这为他在随后彻底放弃国家,将研究重心转向市民社会领域奠定了基础。
第三,作者强调马克思认为理性国家无法扬弃市民社会的世俗矛盾和人的异化。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已充分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完成的政治解放依然不等于人的解放,同君主制等政体一样,民主制仍旧无法克服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因此,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社会中现实的人的自由问题。通过对政治解放实际上“呈现为‘从国家到市民社会’和‘从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双向运动”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意味着现代人的身份也是二重性的。
此外,作者认为这一文本在马克思自由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部文本最重要的理论价值正体现在,它把探讨自由问题的地点从抽象的理性国家转移到了作为人们物质生活领域的市民社会。而这一研究视阈的嬗变,象征着历史唯物主义正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萌生,表明了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正在逐渐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范式。
最后,王秋梅同学在分享完毕之后,同学们针对如何理解“政治解放”、马克思认为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以及如何看待“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谈论。大家各抒己见,阐发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本次读书会在热烈轻松的氛围中顺利举办,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进步,收获颇多。
供稿:黄程坚
审核:陈硕
指导教师:陈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