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7级硕士研究生向勇硕士学位论文获评2021年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1-11-04浏览次数:608

近日,根据《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实施办法》和《省教育评估院关于开展2021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培养单位初评推荐、研究生教指委复评、综合评审暨专家委员会审定等评选程序,共评出2021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0篇、优秀学术学位硕士论文15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50篇。

我校有9篇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获评优秀,其中一篇由我院17级硕士研究生向勇(目前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写作,题目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机制研究》,导师为许苏明教授。

论文内容导览:

精准扶贫着眼于贫困农户的持续脱贫和稳定增收、贫困区域的有效减贫和有序发展,近年来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治理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未来推进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因此,总结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和经验,探索实现精准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耦合发展、协调推进,是新时代持续推进贫困地方减贫攻坚和彻底解决落地地区三农问题的关键。至此,精准扶贫缘以、何以实现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衔接,成为村治研究学人亟待回答的重要议题。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全面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精准扶贫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推动改善贫困地方基础设施状况、带动落后地区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鉴于我国疆域面积广阔、人口民族众多,各贫困地方致贫因素纷繁复杂、地区文化差异巨大,脱贫攻坚的一线实践中仍面临着诸如困人口深度滞、高度返贫,脱贫产业规模不一、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这需要秉持差异性的研究视角。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无意于从宏大的发展战略层面去讨论精准扶贫政策如何同乡村振兴战略耦合,而是将研究视角瞄准在贫困农村社区,力求从微观实践的角度切入,探求贫困地方应如何实现脱贫摘帽与振兴发展。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引入村庄本位的研究视角,构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的实践起点——调节因子——逻辑结果微观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全文的谋篇布局则沿着贫困农村的基本现实贫困地方减贫治理的制度逻辑这两条线索展开,综合了质性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刻把握贫困农村贫困治理的经验现实基础之上,通过经验材料与理论视角之间的反复穿梭来展开具体的研究分析,力图做到以经验为基础,实现经验观察与理论探讨二者间的有机结合。

供稿:高雅雯;审稿:翁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