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六期

发布者:李伊萌发布时间:2021-04-02浏览次数:499

2021年3月31晚,由7003全讯白菜网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大卫·哈维与后现代性状况,依托腾讯会议平台和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五四楼二楼智库会议室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时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夏铸九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由7003全讯白菜网陈硕副教授主持。

夏铸九教授开场便指明哈维是当今西方学术界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他的一系列著作无论对于都市还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著作中,《后现代性状况》独具一格,它是哈维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文化状况及其内在逻辑的一部精品力作,对我们今天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现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讲座的主旨是对《后现代性状况》一书进行导读。

 

讲座伊始,夏教授对“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起源做了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0年代美国的建筑学界。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首先使用这一措辞,并以普吕·艾戈炸毁事件作为象征,攻击“现代风格”隐藏了美国社会严重而深刻的阶级与族群上的“分裂”。到了1980年代,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喧嚣一时,淹没甚至取代了对资本主义文化表现的探究。此时的哈维已经撰写出版《资本的限度》,并运用都市过程概念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美国城市的分析,特别是通过第二帝国的巴黎的都市经验的全面分析,深刻了解现代主义与现代性的根源。面对当时流行的后现代思潮,哈维决定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文化逻辑进行理论的分析与干预。1989年出版的《后现代性状况》一书正是此阶段哈维思考的理论产物。该书最核心的贡献是指出现代性是一种断裂,而这种断裂根源于资本积累的饥渴所持续推动的创造性破坏,以及在后福特主义的新情境下展开对“后现代性”的解秘。

接着,夏教授对《后现代性状况》一书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在他看来,该书结构严谨仔细展开了后现代性浮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其社会状况该书第一部分仔细阐述当代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过渡着重讨论了建筑与都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状况的美学上的不安回应追问资本主义“现代化”性质的转移是预示某些根本的转移?哈维认为,向后现代主义转折并没有反映出社会状况的根本性变化,其思考方式的偏离反映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转变第二部分探讨了资本主义从福特主义-凯恩斯主义灵活(弹性)积累的转变问题,在1973年以来发生的这场转变中,资本积累内部旧要素出现了结合,并现了时间与空间形式的危机在第三部分,哈维从社会生活中的私人时间与空间、作为社会力量资源的时间与空间、启蒙运动规划的时间与空间等角度出发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及其变化过程,这种时空形式与体验的转变构成了向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实践与哲学话语论述的冲击性转折的基础第四部分,哈维集中展开了对后现代性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后现代性未来的批评性思考。

最后,在提问交流环节,夏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互动,同学们积极发问,夏教授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使同学们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过程中,夏教授还强调,《后现代性状况启示我们,不是回归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必须分析新的全球信息化资本主义的现实,历史唯物主义提供开放而辩证地探究世界的方法不宜放弃,如何接合社会与空间变迁的文化实践值得努力才可能更好规划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

夏铸九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童寯讲席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城市论坛杰出研究员(IFoU)(2013-现在)曾任南京大学宜兴****(2013-2016),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创新学院2015驻院思想家(2015)亚洲规划学院学会(APSA)会长(2014-2016)以及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兼所长(2005-2011),城市与设计主编(1997-2012),台湾社会研究社创社编委、主编(1990-1992)、社长(1993-95)。已出版十余本学术著作,包括《空间再现》(2020)、《异质地方之営造(123册)》(2016)与《窥见魔鬼的容颜》(2015)等,编译五本学术译作,包括《曼威·柯司特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2003)三部曲等。研究与专长领域为建筑、都市设计及规划的理论与历史,历史保存,都市社会学。

供稿:汪丽如、李雨婷;供图:张萌、陆浩;审稿:翁寒冰、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