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由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7003全讯白菜网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暨第三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层论坛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东大厅举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本质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了学习和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学术交流,本次论坛重点讨论议题如下: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院长郭广银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顺应我国现实需要,为解决全球面临的资源紧缺、气候异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路径导向以及“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这些思想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教授认为,生态文明是贯穿人类文明史的重要议题,有必要从文明观的层面上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反思。在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工作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对相关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展示了我们生态治理的决心。东南大学袁健红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要求,对江苏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进行评估,并提出要从“五位一体”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环保和发展的双赢。南京工业大学黄爱宝教授认为,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振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在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江苏大学李丽教授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对现实的回应,应该强化绿色“一带一路” 中的制度与治理之道的探索,从而提升国际话语权。
二、建国7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在比较和梳理中西方国家面对生态问题的实践中提出,群众路线是7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贯彻和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之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方式。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认为,在我国建国70周年之际,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换,从太湖治理到塞罕坝治理,再到八步沙治理,重点从江南转向了塞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将传统文化渗透进生态文明自然观、经济观和社会观的阐述,传统文化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阐述的话语语境或言说风格。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结合苏州淀山湖区域生态建设和规划的历史实践,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永续发展”的理念,认为应该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才能实现良好和惠及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生态治理。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认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蔓延,不仅催生了生态哲学,也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生态化转向。
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乔清举教授提出,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其基本原则是天人合一。其所谓天的规定性“生生”,是自然的“合目的性”,其所谓人的规定性“为天地立心”、使万物“尽性”。儒家把道德共同体推及整个自然界,从宗教、道德、政治三个层次展开对于自然的生态性认识和保护,具有整体主义的特点。 东南大学刘魁教授指出,周易的易道思想强调事物的必反性、自反性、系统变化的相位性、环境适应性及“生生不息”的观点,为生态系统的演变及治理提供了本体论与价值论的依据,其所蕴涵的易道信仰对于人类克服目前面临的现代化困境和信仰危机问题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山东理工大学陈红兵教授认为,佛教思想文化中蕴含着重要的生态思想资源,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解脱论、净土理想、德性论、佛教缘起论、自然观、生命观等思想理论中包含的生态思想资源;二是佛教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化、文化教育、慈善文化中包含的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认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现在已经成为生态危机反思的核心追求。环境的再生与工业现代化的冲突,其实是一种生产新陈代谢的断裂。技术的更新与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用,是造成生态困境主要原因。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对于我们反思如何实现对自然的补偿有重要意义。南京农业大学严火其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因势利导,尊重自然,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和观念,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对已有的文化成果进行融化提升,而不是排斥,应该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的体现,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南京理工大学朱国芬教授通过梳理佛教生态观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文明的症结不只是在自然、地球,更重要的还是人,还是关于人的生产生活及生态观念。从道德层面来理解佛教的生态观,有助于深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中还围绕与生态相关的其它议题展开了讨论。东南大学王兴平教授认为,空间规划是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落实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规划的应有之义,是新时代空间规划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涵。东南大学叶海涛教授强调了建设国家公园的重要性。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生态问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论坛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总结了建国七十年来生态文明发展的经验,吸收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养分,为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文:景君学、吕卫丽 图:李敏、曲钢)